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台北聖誕五天自由行(四)


第三天,我自己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及臺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參觀。

臺大醫院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及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現時的舊建築是1912年開始進行整建的舊翼部份(稱為中山院區(西址)),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19983月,臺大醫學院舊館(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與臺大醫院舊館(今臺大醫院西址)均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直轄市定古蹟。


 


早期使用杉木建造,因白蟻蛀蝕,後改以鋼筋紅磚建物。紅磚為圓山煉瓦工廠製造,木材為阿里山檜木,病房地板全部使用七分檜木(現木頭地板僅存於老年醫學部辦公室),屋頂則使用蘇澳石板瓦。整體紅磚牆面上以洗石子(人造石)作為紅白相間的橫帶。入口兩側分立著衛塔,屋頂用半圓型山頭(gable),窗台細部裝飾精美。衛塔為日治時期的建築特點,分立於中央主體建築兩側,襯托出中央塔的雄偉

位於西址衛塔一樓窗台上,可以發現呈現對稱美的勳章飾,以玫瑰花為主要造型,亦有水果的造型。

 
 

中山院區(西址)內部的樣貌。大廳的天花板是以木桁架所吊起的,因天花板跨度大,所以用料相當的大。其形式典雅,四周為弧形,中央設置燈罩,以照亮大廳。在當時是一相當艱難的工程。日治時期屋頂的木料皆來自日本。


醫院的內園。
 

以前通往屋頂整修唯一的路徑就是這個旋轉樓梯,不過現在是直接在外以架鷹架的方式來整修。





痌瘝在抱圖像為楊英風於1980年所創作,置於台大醫院大樓左側樓梯轉角處。當時台大醫院院長楊思標在岳父辭世後,利用岳家捐出的新台幣萬元委託楊氏塑製的。中間有著和藹面容的台大醫師和護理師,他們正親切的照顧病患,其四周的圖像中,可以看到一隻病人的手與一位醫師緊握在一起、父母舉起小兒歡笑的神態與台大醫院光輝的歷史成果,如:電腦斷層攝影、儀器連體嬰分割、換腎病人的成功及復健治療的進步等,均納入畫面中。
 
在醫院裡我看不懂的書法。
 
西址的地下一間杏仁甜品商店。
 
一幅馬賽克畫。

 西址的現代化兒童醫院大樓。
 

西址的地下商店有麥當奴及其他商舖。

 
一街之隔是醫院東址。1991年中山院區(東址)完建遷入。 原先東址的外牆是要像蓋醫學院大樓一樣,利用預鑄的方式,將外牆劃分成一塊一塊,然後將一塊塊在工廠先做好的牆面掛上去。但是由於東址外牆的面積較大,所以無法承受如此大的重量,因此改以貼瓷磚的方式。此外,外牆的瓷磚是從日本訂做而來的,在日本光是花在燒瓷磚的時間就長達一年之久,可見瓷磚數量之大。
 

內部樣貌。

大堂時有音樂表演。

 

大壁畫(生之源)

一進入東址大廳,映入眼簾的即是一幅大壁畫「生之源」,這是出自台灣大學醫學院校友陳家榮醫師的手筆,畫面由上而下,以造物主之頂冠開出一片天窗,分四面撒下生之源泉,分別為科技創造、分子成長、胚胎孕育及文明星積。總結於下方,以時間之舟回歸於「孕」。 他所要表達的是人生過程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如此生生循環不息。生命永存,尊嚴的面對生死,則心充滿生之喜悅。
 

 
東址的地下亦有food court及其他商舖,稱為「微風臺大醫院」。
 
簡史:
1895年,臺大醫院創建,院址初設於臺北市大稻埕千秋街(今貴德街近長安西路),名為大日本臺灣病院,屬陸軍省軍醫部管轄,1896年改為臺北廳管轄改稱為臺北病院。1898年,遷至今天於臺北市中山南路的位置。1912年開始進行整建今天的舊翼部份,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

1938年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1940年臺北帝大醫學部首屆畢業典禮。1949年名稱改稱為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
 






 
接著我參觀臺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它的外貌。
 
簡史:
由近藤十郎所設計,採用法國風格後期文藝復興樣式。館內的大講堂頗具氣派,音響效果亦佳,除了上課外,也常作為音樂會的場地。本館的屋頂採取曼撤爾式,鋪以石板瓦及銅葺,斜頂上開著小圓窗,館內大廳及廊道有許多拱廊,造型古樸高雅。19301130日火災後屋頂被燒毀,修復時失去原貌。1945年後,經臺灣大學校方重新登記,被編為醫學人文館,此即「醫學人文館」名稱的由來。

地下內部樣貌。
 
堀內次雄出生於1873年,1895年以三等軍醫的身分隨日軍來臺。189610月,堀內次雄至臺北醫院任職,第一個在台北證實鼠疫病患;1902年他又調查新竹地區流行的熱性病,證實是登革熱;他也是臺灣最先檢驗出副傷寒B (1903)、最早提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報告 (1918) 的人。1915年堀內次雄接任總督府醫學校第三任校長,任期長達22  








不同的展覽。當日二樓不作開放。
 


臺大醫學院外貌。


1945年臺灣光復,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部改稱醫學院,僅設醫科,附屬醫院改稱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專門部停止招生。
 
1953年增設藥學系,1955年增設牙醫學系,1956年增設護理學系及醫事技術學系,1962年麻醉科、泌尿科、皮膚科成立,1967年醫事技術學系分設醫事檢驗及物理治療兩組,1970年增設復健醫學系並分設物理治療組及職能治療組;同時將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組歸併復健醫學系,1972年增設公共衛生學系,分設衛生行政及環境衛生組,1973年起奉教育部令將醫科更名為醫學系,19832月增設學士後醫學系,1984年恢復法醫學科,1985年學士後醫學系奉准停止招生;醫學系增設家庭醫學科,1987年復健科成立,1988年骨科成立,1992年復健醫學系裁撤,改設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1993年醫學系增設急診醫學科;公共衛生學院成立,公共衛生學系改隸屬公共衛生學院,2000年醫學系牙科調整為一般醫學科,2003年醫學系增設環境暨職業醫學科。
 
參觀完台灣的醫療發展,我便步行到不遠的台灣總統府拍照。

先看見在十字路口的東門又稱景福門,是臺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因同時朝向臺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重任,極具國防的重要意義。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如今由於它正位在總統府前。
 






再向前行是台北市介壽公園(介壽即蔣介石壽辰)位於凱達格蘭大道3號對面,臺北市貴陽街、襄陽路、公園路與凱達格蘭大道之間。




園內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銅像、與白色恐怖紀念碑。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1949520日至1991522日為止。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宣告自1949520日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同年524日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為針對中國共產黨叛亂的特殊狀況,防止中國共產黨在臺灣的擴散,但事實上,國民黨政府卻藉此「特別刑法」剷除異己、鞏固威權體制的領導中心,對於批評或反對國民黨者、持不同政見者(如主張臺灣獨立、左翼等等)進行整肅迫害,任意冠上意圖顛覆政權之罪名,將刑罰範圍極度擴張。政府在全國各地濫捕、濫殺、刑求毆打及沒收財產,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傷殘,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以及心靈上遭受嚴重損害。

總統府只可遠距離拍照。


即使拍攝總統府外停車場的軍車也有白衣職員前來阻止。


總統府附近的政府辦公室。12月25日是台灣的行憲紀念日。



再到附近的二二八和平公園參觀。內有當時為台北市長的陳水扁書寫的碑記。


二二八紀念碑。

二二八事件又稱作二二八大屠殺,是臺灣於1947227日至516日發生的事件。19472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使用暴力手段查緝私菸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市民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憤怒的民眾透過廣播電臺向全臺灣廣播軍警的暴行,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之後的事件中,臺灣各地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臺灣民眾、逮捕及槍決臺灣士紳、知識分子。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的衝突、軍警鎮壓平民、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以及台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這次事件造成大量臺灣民眾傷亡,然而數字眾說紛紜,各方統計的死亡人數,由數百人、數千人、一萬餘人,至數萬人不等。






公園其它景觀。當中有一尊孔子像。

中午到,我回微風臺大醫院的food court 吃午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