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薄扶林村與牛奶公司


薄扶林村亦連繫著香港奶品業的發展。一百三十年前,來自蘇格蘭的文遜醫生,亦即港大醫學院前身的創辦人之一,有見香港人沒有新鮮牛奶喝,缺乏營養,聯同五名香港商人成立牛奶公司。文遜醫生覺得薄扶林村的景色,跟家鄉很相似,於是在這裡設立牧場,養了過千頭牛,牛房也有二、三十個。範圍由今天的瑪利醫院一直伸延至華富邨。牧場需要大量人手營運,不少員工就住進了薄扶林村,村內的屋亦愈建愈多,變得密密麻麻。


 


薄扶林村處處可見牛奶公司遺跡。牧場運作一百年後,在1986年關閉,但留下了不少遺跡在薄扶林村,包括一個牛糞坑(村民稱牛屎湖)。它是牛房的附屬設施,用來儲存牛糞,發酵後噴回山上灌溉牧草。由於牛屎在沒有通知下噴出,當時的兒童發明一個叫「牛屎追」的活動,在牛屎湖等候噴出的牛屎,然後逃走,他們認為很刺激的。




薄扶林村後山亦有一個至今仍保存完好,三層高的草蘆,以儲存象草(elephant grass),村民又稱洋草。由於象草在冬天生長較慢,為了有草給牛隻食用,牧場建做了多個草蘆。儲存的草會逐層放上鹽,以抽乾水份,以方便儲存。工人由草蘆頂倒下象草,由旁邊的細少空位扒出供牛食用。可惜見證香港奶品業發展而完好的草廬沒有得到歷史建築評級及保護。

 

草叢及大樹中已經倒塌的牛房。


村內另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就是牛奶公司兩幢分別七層及八層高的員工宿舍。兩幢宿舍合共有百多個單位,每個單位百多呎,住一個家庭,廚房廁所就共用。有村民表示,宿舍的居住環境在當時來說屬非常不錯,令他很羨慕住在宿舍的同學。他還記得,當時四樓沒有住戶,而是作為活動空間,有康樂棋及乒乓波玩。

當時員工之間有暗號,因為牛奶公司廿四小時運作,牛房分三更制,八小時一更。夜更的員工有個暗號,例如會放雙拖鞋在門口,因為當時沒有電話或那麼多響鬧裝置可以很方便的叫醒你,亦可能會吵醒其他人。他們就有一個暗號,如果我返來時,你應該要接更,但我見到你的拖鞋仍然是這樣放著,就知道你未醒,我就會叫醒你。如果你已經放平了,即是你已經起床,我就不會叫你,你自己懂得去了。



薄扶林村對面薄扶林道141號是建於1887年牛奶公司牧場的高級職員宿舍,並獲政府宣佈為一級歷史建築。宿舍是當年牧場經理的居所,共兩層,基座爲花崗石結構,上方爲磚牆。旁邊有傭工宿舍和車庫,彼此組成L型。爲了配合洋人口味,大廳正門和主人房木窗以古典柱式和拱楣裝飾,廳内設有壁爐。建築物每面不同,東北面設有巨大窗台。

薄扶林村附近的一片土地,已發展為大型私人屋苑置富花園。曾經有地產商對薄扶林村地皮虎視眈眈,一班村民就成立薄扶林邨文化環境保育小組。小組進行一連串的文化及保育活動,以凝聚村民。



薄扶林村的土地業權狀況。大部土地是私人擁有。(相片來源:msn新聞網頁《活著的薄扶林村》,作者:獨立媒體 梁敏德,10.12.2015)


發展局將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小組正聯同明愛活化該高級職員宿舍,計劃展示牛奶公司的資料,在車庫的接待及簡報區,放映介紹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的短片,讓市民認識昔日牧場的運作及歷史,並在新加建的簡約建築用作舉辦烘焙和乳製品工作坊,呼應牧場的歷史,預計2019年完成。


 

演藝學院伯大尼古蹟校園中的惠康劇院,其實是牛奶公司前薄扶林牧場的其中一個牛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