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長洲玉虛宮與北帝誕


有幸香港建築中心安排在201649日北帝誕正日參觀長洲玉虛宮及神功戲戲棚。


長洲玉虛宮(北帝廟)香港著名的古廟,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有二百多年歷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必須盡可能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長洲最早為原籍惠州、潮州及廣州的漁民聚居地。他們信奉神明庇蔭,使舟楫平安。北帝是海神,即漁民的守護神。據稱,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疫症肆虐長洲,當地漁民即赴惠陽縣迎北帝神像到長洲鎮壓;自此島民安居樂業。因此,林煜武於乾隆四十八年(1873)領導長洲惠籍居民集資建廟奉祀北帝。

北帝誕由長洲鄉事委員會舉辦,鄉委會委員在大清早帶同金豬及其祭品上香參拜為長洲居民祈福。

上香後便是奠酒儀式,為了清潔,而用水桶承載燒酒而不是直接澆在地上。

其他善信也誠心上香。


事後當然大家一起分享燒肉。我們也獲邀分享燒肉。


長洲不同團體亦陸續舞著獅前來賀誕,包括海燕體育會。

祭品有生果、金豬和洋酒。

北帝的名稱
又稱「真武大帝」、「玄武神」及「玄天上帝」等,法相為披髮持劍,赤足分踏龜蛇,統領北斗星群,古人相信祭拜北帝可求 壽。此外北方屬水,故北帝屬水神,因南方的水來自北方,故南人相信祭祀北帝,能息水患和保舟楫安全。北帝信仰沿於星宿崇 拜,後漸為人格化。據道經所述,北 帝為太上老君化身,後託身皇子,於武當山修道得成正果,再得玉帝封為太玄,鎮守北方。也有指北帝為淨樂國王子,修煉後功得圓滿,再協助武王蕩平群魔,被封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北帝廟的建築按傳統方式而建:正殿寬敞,神壇置中,兩側設偏殿是二進式建築。


廟歷史悠久,廟內有琳瑯滿目的古物珍品供人觀賞,包括一柄早年由漁民網得奉於廟內的宋朝大鐵劍及魚骨、一座製於光緒二十年(1894)的行輿、一個咸豐十一年(1861)製的石鼎及兩條石雕龍柱。此外,為紀念英國瑪嘉烈公主及斯諾敦伯爵伉儷於1966年到訪此廟,一位鍾姓女士特別打造了一頂金冠以誌盛況;而華人廟宇委員會於1959年鑄造了一對銅香爐,紀念護督白嘉時於當年蒞臨此廟參觀。

門前有石香爐及石獅子。

廟的瓦頂和簷角都有石獅子,相信是香港最多石獅子的廟宇。屋脊上是雙龍戲珠,是以潮汕嵌瓷製成。嵌瓷即是以燒製瓷片剪碎再合併在一起,色釁彩斑爛。山牆是鑊耳頂。

彩檔,目的是檔污穢的東西,不受歡迎的東西,以免進入廟宇。彩檔上有魚、蝦、蟹、蚌的水中生物,反映出這是一間所供奉的神靈與水有關的廟宇。

中央供奉北帝,而左加二神是千里眼和順風耳。注意,此廟供奉的是全世界唯一沒有鬍鬚的北帝像。傳說有一次長洲做大戲的竹棚發生火災,有人看見一位老人家救火。事後發現北帝像沒有鬍鬚,認為是北帝救火而燒了鬍鬚。
 

除北帝外,廟內亦供奉太歲、觀音及列聖。



左面偏廳外的一幅牆以嵌瓷砌有兩條龍。那幅牆稱為龍堵。

右面的嵌瓷砌有虎的圖案,稱為虎堵。
 
偏廳精的門。


外牆左右兩邊也有嵌瓷。


廟外的福德祠(即土地公)

長洲香火最盛時期為北帝誕及於農曆四月舉行的包山節期間。該廟善信皆為島上水陸居民。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誕,善信均虔誠敬拜,祈求合境平安。可惜參觀當日早上荷信一般,已不復從前。畢竟以參拜海神,還是天后誕最為香港人熟悉。長洲的太平清醮,原為酬謝保境安民的玄天上帝神恩,習俗相沿歷史悠久。醮場設於東灣及北帝廟前廣場。節目包括打醮、神功戲、搶包山及會景巡遊等項目,是長洲居民及旅遊人士一年一度的盛事。

該廟曾分別於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年)、光緒廿九年(一九零三年)及一九八九年重修。最近一次重修工程於一九九九年展開,二零零三年竣工,由華人廟宇委員會斥資逾一千三百萬港元進行。(資料來源:華人廟宇委員會網頁/影片)


玉虛宮外的籃球場搭建了棚子、鋪上鋅鐵的戲棚,由於面積大,所以廟的正門可以對正戲棚正門入口,讓神明可以觀看大戲。否則不能對正戲棚或廟與戲棚有距離便要在開戲前請神移步到廟看戲。

雖然如此,觀眾席高處搭了一個小神棚,放置北帝行身像看戲。籌辦的長洲鄉士會委員亦有奉上祭品及上香拜祭。

台上一邊是樂隊。


由長竹掛起不同葡數的背幕,換幕時需拉動連著的繩。

背幕只是平面畫,但已有立體感覺。有一些表演劇團已改為投射背幕或是印刷的背幕。

後台的提綱是一部粵劇演出時的簡要說明,寫於紙上,貼於後台,以作為演員和工作人員的提示。提綱的一般格式,是在劇名之下以方框劃分場次,列明該場的佈景、排場、音樂,而角色則按出場次序排列。粵劇早期的提綱戲,並無完整劇本,演員須按提綱臨場自度,以既定排場串聯成戲。

由後台行出這裡,便是穿越虎度門。意指演員出場前的台口,一出虎度門,演員便要忘記本我,完全投入角色。

粵劇今天行「六柱制」,分別為文武生、小生(第二文武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及武生。他們都在後台有自已的「房」作上化妝之用。由於部分行當功能相同,加上劇本內容的演化,實際上只有文武生,武生,丑生,花旦四個行當。其他演員只有以裝身上作化妝枱。


後台一邊放上衣飾稱為「衣邊」,另一處放道具則稱為「雜邊」。


戲神位一直是嚴禁女性坐著,對神不敬。大多數粵劇戲班供奉華光先師,但這戲班供奉田都二仙(田都元帥及西秦王爺)



「三笑姻」劇本。
 
由於尊重戲班私隠又沒有直接問准有關的粵劇演員和大老官,基本上我們一行人影的後台相片只能作私下收藏而避免公開放上電腦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