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衙前圍 消失中的市區最後圍村》




衙前圍村可以說是現存市區唯一的圍村,不過很快會因市區重建而清拆。如果你喜歡研究香港歷史,最近中華書局發行了一本講述衙前圍村的書:衙前圍 消失中的市區最後圍村,值得一看。書中不但講述衙前圍村的歷史、村中與香港歷史有關的人物,更簡單描繪了附近地方如舊啟德機場、啟德河(又稱啟德明渠)、黃大仙區、九龍城的發展,令大家對黃大仙與九龍城區有多一點的了解,畢竟一個地區的歷史與四周的歷史發展是互動的。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舊馬頭角道牛棚(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位於九龍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是出租供藝術工作室的一個場地。


藝術村所在地的前身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建於
1908年。是馬頭角一帶保存至今最早的建築物。


以今天九龍城行政區來看,最早的牛房及屠房是位於紅磡近海岸處。至
1900年代因政府要興建九廣鐵路,工程涉及牛房及屠房地段,而將它遷往馬頭角一處同樣是近海方便運輸的地方。在牛房及屠房未遷入馬頭角前,該處只有零星村落。較具規模的是土瓜灣村。


1908
年建成的馬頭角牛房,九十多年來一直被用作牛畜檢疫站兼屠房。當牛房及屠房出現後,便帶動了與牛隻各部份相關的各行各業,以及其他製造業的發展。希士倫 (Ernest Manning Hazeland) 工程師事務所便在1918年向政府提出發展申請,當中可見部份將落戶土瓜灣的製造業:毛皮加工、皮革打磨、皮革製煉、膠水製造、漿糊製造、及削刮內臟。亦有本地商號自行向政府申請牌照,從事「生熟牛皮」生意。影響所及,今天土瓜灣及馬頭角仍有一些工廠大廈/工業用地。

一般人稱為馬頭角牛房,全名是馬頭角牲畜檢疲站,早年不單處理食用牛隻,同時亦有處理豬隻以及政府狗隻。自上世紀70年代初,屠宰牛隻的工作已搬離馬頭角。牛房只處理入口抵港的衛生檢痠及批發賣買,成交以後,牛隻會送往長沙灣屠場屠宰,再運送給買方。事實上,早年牛房運作受到市民投訴,政府於是修訂指引,規定屠房入黑後暫停運作。

政府在上世紀50年代曾在牛房進行維修及設施提升工程。由於60年代牛房的豬欄不敷應用,有豬隻入口商要求政府在新界擴建豬隻屠房。到了1969年長沙灣屠場落成,馬頭角牛房的屠房才告取消,以便騰出更多空間存放抵港牛隻作檢疫及賣買。狗房、豬欄及豬屠場遷出,令馬頭角在70年代只餘下「牛房」。


1999
年,屠房遷至上水,政府其後把建築群批予藝術工作者使用,後者把該地取名「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的馬頭角牛房,很有西方二十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現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牛棚藝術村以往由政府產業署管理,一直不對外開放,只限招待已獲邀請的團體或行內人士參觀。直至20114月改由發展局(Development Bureau)接管,正式對外開放於公眾參觀。市民可以在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入內參觀,毋須登記,而且可以在公眾地方拍照。

入口的花崗石托架,用以支撐門楣。

特色紅磚平房具二十世紀初西方市場的布局,而最大特色是採用紅磚建成。


正對着牛棚入口的是中庭,是一片大約四十平方米的空地,紅磚矮牆重重圍起,原牆乃綁牛之用。


環繞中庭有五座紅磚平房,各長五十米,排列錯落有致。


在整個牛棚,到處可見長長的水泥槽,乃是餵牛的飲食槽,而槽底的鐵鏈及鐵環,至今仍然健在。紅磚屋的細微處亦處處見特色,鋪瓦的屋頂、以通花鐵欄裝飾的大門和窗戶、屋內木造的天花橫樑、幾乎絕跡市面的磚砌煙囪等。

每座平房外部皆有鑄鐵柱支撐,現在全部塗上黑色,與紅磚形成強烈對比,充滿藝術氣息。



 

 


 


屠房的荷蘭式山牆。



仍然保留的建築物上的模製號碼牌。



從前的屠房,一直用至長沙灣屠房落成使用。








昔日的牲畜棚屋。





磚砌煙囪,連接辦公室的室內壁爐。頂部為花崗石。屋頂舖上中式雙筒瓦頂,空氣在中間流動,有阻隔陽光熱力的功能。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聖公會聖三一座堂


香港具有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中國式的教堂並不多,除了曾經介紹的銅鑼灣聖公會聖馬利亞堂,還有沙田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香港仔的天主教聖神修院及聖公會聖三一座堂,前名為聖三一堂。



現時聖堂成立於1890年。經歷了三次建堂。

 

第一次建堂:1890年,一名隸屬於香港聖士提反堂的退休教友顧啟德與其夫人,在九龍城區一帶傳教,創辦聖三一堂,成為香港聖公會在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聖堂,堂名聖三一。他們在西差會傳教士范女士的協助下,又在聖士提反堂主任鄺日修牧師的領導下,教友漸多,便於1901年向政府申請在宋王台聖山附近建堂,並在1902年建成。鄺牧師在聖士提反堂退休,由聖三一堂請他主理堂務,成為首任牧師。

 

第二次建堂:1903年春因政府收回該地以免影響聖山,堂址須搬遷至附近地區(約為今天亞皆老街兒童遊樂場),並在1905年建成新堂,由霍約瑟會督主持開幕典禮,當時可容三百餘人。之後該堂曾租用九龍寨城三座廢置官衙,作為藥局、學校及老人院之用。1921年,鄺日修牧師魂返天家。次年,諸聖堂李求恩牧師兼任該堂牧師。及後李牧師調任聖士提反堂,該堂堂務由諸聖堂曾紀岳牧師兼理。

 


第三次建堂:該堂再於
1936年因政府另一次收地而遷至現址,成立建堂委員會,展開籌建工作。由吳建中先生負責新堂設計,採用中國建築物的形式。六月動工,1121由莫壽增會督主持奠基禮。1937年夏,建成現有建築,74啟用。並於1938831晚上舉行祝聖禮,由何明華、莫壽增會督主持開幕。

 

1941年至1945年香港日治時期,聖三一堂停止運作,被日軍改作拘留所,教堂的設備,可搬動的,或存於教友家中,或存於老人院內,至戰後恢復。堂中雜草叢生,窗門破毁。附近房舍,或受戰火摧殘,或被日軍拆卸,早已蕩然無存,唯獨該堂仍然屹立不動。




1948年該堂籌辦小學與幼稚園,1955年全部完成;19621028,由何明華會督主持副堂奉獻禮;1968年該堂籌辦英文中學,1980年全部建築完成,61由白約翰會督主持奉獻禮。

1997年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第三級歷史建築。


2008年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第六屆教區議會通過全力支持徐贊生主教在聖三一堂設立東九龍教區座堂,起名為「聖三一座堂」。20091015起成為座堂,聖堂開始改建,並於2010530(聖三一主日)祝聖。










暮鼓晨鐘,描述彿寺早晚的情況。這裡亦為配合中國式建築,近年加上鍾及鼓。鐵架上有聖經的節錄句語。


19361121聖堂由莫壽增會督主持奠基禮。



聖洗池外的地面近年加上有配合聖堂中國式設計的蓮花圖案雲石。




在早年聖公會聖餐禮儀及頌唸聖餐文,牧師是面向十字架位置的牆頌唸經文,隨著禮儀更新運動推行禮儀的變革(天主教亦有類似的禮儀變革),聖餐禮儀時牧師已面向信眾。1977年添置的木製聖桌,配合了整個中式建築物的氣氛。







抽象設計的耶穌被釘的苦路圖像,要看右下方的牌介紹才能知道是那一處若路。在聖公會及天主教聖堂都會在牆上找到苦路掛畫/浮雕。牆上可見雲紋圖案。



從柱頂可以看見中式雲紋圖案,象徵上帝的創造。
窗花上也是中式的雲斗。






這個物器稱為「磬」可以在彿寺找到。磬是中國古代的敲擊樂器,屬八音中的石類。磬初為 玉、石雕成,後人以金钃鑄磬。磬的形狀似折尺,樂聲悠揚婉轉。佛寺中有叫磬的法物,是一種狀如雲板的嗚器,用來敲擊以集合僧眾。聖三一座堂在聖餐禮時會敲擊此器物,讓信眾留意聖桌上的聖體。在天主教的感恩祭,當主祭神父高舉麵餅祝聖為聖體時,高舉酒水祝聖為聖血,輔祭員亦會搖動手搖鐘發出聲響。






兩個房間經裝修後成為小聖堂。


景華小堂內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托字,目的是提醒會眾聖靈工作,早於唐朝已差遣阿羅本來華傳教,希望信徒也回應呼召,廣傳福音。



慕主小堂,提醒會眾聖子耶穌基督的犠牲。




聖堂的中式屋頂。



屋頂上的駁古圖案。駁古是放古董的木架。



中式建築物屋頂上常見的瑞獸由白鴿取代。聖經上有提及鴿子,而福音上記載聖靈/聖神是鴿子形狀。


牆上的假駁古,只有裝飾之用。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福克蘭群島發行戴卓爾夫人郵票



不論有部份英國本土人或者香港人不滿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所作所為」,始終她在位時間之長,不能完全抺殺她對英國的功績。出兵福克蘭群島更加是想提升英國軍力。英國可以說是福克蘭群島人民的「媽媽」。該地郵政局在2013516日將發行一套四枚紀錄戴卓爾夫人的郵票。


福克蘭群島發行戴卓爾夫人郵票



不論有部份英國本土人或者香港人不滿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所作所為」,始終她在位時間之長,不能完全抺殺她對英國的功績。出兵福克蘭群島更加是想提升英國軍力。英國可以說是福克蘭群島人民的「媽媽」。該地郵政局在2013516日將發行一套四枚紀錄戴卓爾夫人的郵票。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Caffe HABITU the table Weekend Brunch (早午餐)


在香港食 Sunday Brunch,以前都是到酒店,不過近年多了不少西餐廳染指這個餐飲,甚至連星期六及公眾假期亦照用同一方法去吸引食客。可想而知香港飲食業競爭有多大了。 最近加入周末Brunch行列的,是中坊的 caffe HABITU the table。只此一家,另無分店。它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作獨家供應。最初我去訂位,食客可以由早上11 30分開始,待應甚至講沒有完場限制(即是可以吃到打烊?)。不過,可能太受歡迎,不但現時座位早已訂滿。由 20/4 開始 ,更分開兩 時段訂位(叫你早吃完,早交枱)。究竟價錢有幾吸引呢?


每人收費
$138。好吸引喎!。這個 brunch 的食物夠豐富及吸引嗎?小擔心,除了沒有主菜大大塊肉/魚扒外,早餐的蛋類食品、沙律、意粉類、湯、麵包、甜品都有,沒有自助餐的大堆頭,但質素不錯。Weekend Brunch $138,任點任食的陣容包括三款沙律、兩款湯、六款蛋料理、五種雞蛋煮法配七種配料、四種意粉配五種做法、三款甜品、三款早餐殼物、四 款麵包及兩款鬆餅。還有款甜品。早午餐會包飲品一杯,可以選經典檸檬特飲或 橙汁。唔夠喉嗎?另加$20,便可以任飲黑咖啡、白咖啡或錫蘭紅茶。




龍蝦濃湯味道合格,一定要趁熱才好飲。


白松露野菌湯質香味菌味十足,好飲。


麵包不是自家出品,不過仍是熱烘烘,好吃。



班尼迪蛋配煙肉及菠菜。


班尼迪蛋配煙三文魚、煙肉,必叫,因為不少餐廳的班尼迪蛋收費貴。


轉下口味吃野菌炒蛋。炒蛋嫰滑。


煎蛋配菠菜,蛋不會煎燶。

另有蘇格蘭蛋!?我未聽過!!!流心的蘇格蘭蛋,肉餡炸得外脆內嫩,蘸少少蛋汁,更加無懈可擊

吃咁多蛋,半個月都不須再吃。


精選沙律,好味清新。


青蘋果火箭菊合桃沙律。如果下多一點合桃更好吃。


濃香煙肉忌廉汁意大利粉 Signature Carbonara 據說是店內的招牌意粉,吃過你就知。


忌廉野菌汁扁意粉,一樣好味又有菌香。


煙三文魚香草汁意粉,鮮香。


鬆餅如果有果醬更好吃。


班戟熱辣辣。


麵包布甸,中規中舉。

快快訂位啦!

: 中環和安里1 號德和大廈 1 (蘭桂芳附近)
: 3974 5156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1:45am - 1:45pm / 2pm - 4pm)


記:421日 去一次已分了時段的 Brunch,發現人多而廚房未能適時處理客人的落單。客人因此往往等得不耐煩而再落單。結果令廚房不勝負荷,更有失單漏單出現。相信我不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