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九龍的鄧鏡波學校
























最近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舉辦的「古蹟周遊樂」,亦包括鄧鏡波學校。位於九龍城天光道的鄧鏡波學校,創校於1953年,現時已有60年歷史。學校以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鄧爵士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基本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款項作建築校舍之用。其佔地17,000平方米。1951年,香港政府以象徵式年租批出土地,指定用作興建一所非牟利學校。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開辦鄧鏡波學校,將原聖類斯學校的職業訓練教具和學生遷往該學上課,而且大事擴充印刷工場,購入兩台西文諾排鑄機、四台海德堡圓盤印刷機及全套裝訂器材。該校除教授印刷技術訓練外,也同時教授中文、英 文、 數學和工業繪圖等科目。該校早期以教授工藝為主,後來成為工業中學,八十年代才轉為文法中學。

學校屬於現代主義建築,強調條和空間感。主教學大樓只有三層。201192日校舍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


















鄧鏡波與女兒到訪學校照片。


















1953723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啟鑰典禮,而在場參禮嘉賓有鄧鏡波,慈幼會會長畢少懷神父。主教學大樓正門左方有開幕紀念碑。




















正門右方是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恩理覺的紀念碑。他於 19519 3日逝世



















從正門進入主教學大樓可以看見鄧鏡波的半身紀念像。



















昔日地下為印刷工場、金工及電工工場,為了放置大型機器,所以樓底特別高。























1984年,開始三項維修及改建工程:重建大球場;將地下印刷工場改建為高級實驗室及特殊用途室,即今日「陳經綸實驗室」;將聖若瑟樓三樓改建為美術設計室。主教學大樓地下走廊牆壁掛有「陳經綸實驗室」紀念石碑。
























主教學大樓全長250米,相信難以在香港其他學校找到。
























學校的樓梯採用很光滑的水磨石建做,在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唐樓也容易找到,已經很久沒有在建築上使用,有一段已經損壞,找不到工匠修補。


















1980225日鄧鏡波學校陳瑞祺紀念樓落成開幕,並陳瑞祺夫人潘寶芬主持開幕禮、慈幼會中華區省會長陳日君神父為新校進行祝聖儀式,並敦請陳子民、陳經綸兄弟主持陳瑞祺銅像揭幕禮。




















主教學大樓1樓面向內操場樹立了一尊聖母與小耶穌像,與對面的聖母岩互相呼應。




















聖母岩。



















今天的課室。




聖若瑟樓有木工課室。對出有大聖若瑟像,他是木工的主保聖人。


 


















禮堂連接主教學樓一樓的天橋。外牆有聖母合什的畫像。

































禮堂有中空圖案磚,在沒有冷氣的年代有助室內空氣流通。



















聖堂三樓(頂樓)是慈幼會神長的宿舍。



















昔日廚房的式瓷磚及已封死的出餐窗口。



















學校建有聖堂,取名進教之佑堂,開放予堂區教友參加彌撒。



























聖鮑思高像。



內操場。
天光道鄧鏡波學校住宅學校重建計劃在19981218日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覆核。鄧鏡波學校佔地一點六九公頃,擬以地積比率六點六六倍重建發展﹐興建四幢四十三層高住宅,以提供八百五十個單位;中、小學則設在平台上,共九層高。整個發展計劃可建總樓面一百二十一萬方呎,當中七成半樓面為住宅發展。不過城規會認為由於住宅發展規模太大,有違地皮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規劃意向,再度否決有關申請。鄧鏡波中學張校長表示,若覆檢失販,將縮減重建項目規模,稍後再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幸好重建計劃失敗,不然香港又少了一座現代主義建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