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宋王臺公園





九龍城的宋王臺公園建於1959年,內有一塊砌割成方型的大石,由後人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叫「聖山」的小山上,由於擴建啟德機場,「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現址放置。公園現址相傳是宋朝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在此。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佔了建康和臨安。宋度宗之長子恭帝顯被俘,而度宗另一兒子益王昰則被朝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擁立為帝,是為端宗,其弟昺被封為衛王。兇悍的蒙古大軍依舊窮追不捨,結果兩小末代皇兄弟被流亡。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護送下,他們經過海路先後途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等地,最終逃至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在此建立行宮。蒙古大軍仍死纏不放,繼續追逐到底。故他倆與隨行官員經淺灣(即荃灣)、秀山等地再次逃亡。途中,他們遇上颶風,端宗沉溺得病,最終在碙州駕崩。衛王隨即繼位,是為帝昺,隨後轉至新會崖山。元兵追至,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負帝昺投海殉國,南宋一朝亦告終結。後來附近的民眾在那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這座高35米、方圓約606米的巨岩被稱為「聖山」(Sacred hill),三面環陸地,東臨九龍灣。

19
世紀末期,有人在宋王臺聖山採石作建築材料,對古蹟造成威脅。立法局華人議員何啟支持九龍城居民發起的保存宋王臺運動。1899年,立法局通過《保存宋王臺條例》,禁止在宋王臺聖山採石。在20世紀初期,政府接受中國籍商人的捐款,環山築成石基,建成一個花園。

在香港日治時期,啟德機場需要被擴建成兩條交叉跑道,經多次爆破,炸毀了整塊巨岩,連帶在宋王臺後方的名勝珓杯石亦一併炸毀。工程尚未完工,日本已宣布投降,香港重光。
戰後,香港政府繼續擴建啟德機場,把聖山夷平。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由香港政府把岩石殘骸整修,重刻宋王臺三字,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在
1960年開放。現在所見到的尺寸是原來的1/3





公園通往宋王臺大石的通道左右兩旁各有一塊中文及英文《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碑下方有「一九五九年香港政府立石」,實屬絕無僅有。

宋皇臺道為宋王臺花園正門前的一條街道。有傳聞「宋王臺」的「王」其實是「皇」的代替字,改名的原因是因為本地人不想激怒當時的元朝皇帝,所以碑的本身是「皇」字而非「王」字。另外亦有一傳聞說在一開始就是「宋王臺」,並沒有改變。後來,有指宋室後人要求香港政府為此正名,將「宋王臺道」起名今天的「宋皇臺道」,以正當時宋恭帝及宋帝昺皇室地位
(資料來源:網上維基百科)


 

 

 

 

 

1 則留言:

  1. 可以坐咩車去?
    [版主回覆05/11/2013 10:15:31]你找經土瓜灣馬頭涌道的巴士/小巴, 下車再行去宋皇臺道,就找到公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