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七姊姊與北角七姊妹道


「七姊妹」屬於北角東部,最初為香港島的一條古老村落。根據1849年的人口普查資料,七姊妹村有200多人居住,房屋有超過100間。該區的具體範圍,為今天電照街以東,英皇道及渣華道交界以西之區域,即七姊妹道一帶的範圍。七姊妹區之東面就是鰂魚涌區。




「七姊妹」由來有以下神話傳說:

相傳當地住了一些客家人,當中有七位少女自小成為好友,情同姊妹,於是她們便結義金蘭,立下了「寧死不嫁」的誓言。可是三妹的父母決定把她許配給同鄉,她卻不敢違抗父母之命。七位姊妹在她出嫁前一晚相聚痛泣,為遵守「寧死不嫁」以及「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結拜誓詞,她們七人便於當地海邊投海自盡。翌日,村民找不着她們的影蹤,但海灣出現了七塊礁石,形狀就如七位少女,他們便認為這是七姊妹的化身。這七塊礁石便被稱為「七姊妹石」,而當地的村落亦被名為「七姊妹村」。不過,當年在海邊確實是有七塊醮石,或許形成這個傳說。

 

1934年,港英政府於七姊妹區填海興建房屋,「七姊妹石」亦因此而長埋海底。
1941年的香港保衞戰中,其中一路日軍便於七姊妹區海邊成功搶灘登陸,再南下進攻寶馬山、渣甸山、黃泥涌峽等地。1948年起,七姊妹區開始大規模發展住宅房屋。該區逐步與北角西面融合,「七姊妹區」這名稱亦逐漸被遺忘,現時只剩下七姊妹道以「七姊妹」作為命名。


七姊妹道 (Tsat Tsz Mui Road) 是東區的一條著名道路,街道名稱來自當區名稱「七姊妹」。它位於北角英皇道之南,基本上由西至東貫通北角南部。中間一段被港運城(前中巴車廠及總寫字樓)分割,東段給模範邨佔了地。在民新街旁還有一段,所以七姊妹道總共被分為三段。總長約780。通車日期為19391215



從北角書局街交界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從北角琴行街交界向西面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從港運城外的電照街交界向東望向七姊妹道港運城前身是中華巴士有限公司的總部及巴士廠,阻隔了一段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從健康西街交界向西面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從健康西街交界向東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從健康東街交界向西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位於健康東街至模範里一段建有一些工廠大廈。見證了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北角至鰂魚涌建有不少工廠。(2012年3月拍攝)

北角模範里模範邨外向西望向七姊妹道。(2012年3月拍攝)




北角模範里與七姊妹道交界的昌利工業大廈。(2012年3月拍攝)
位於民新街最後一段七姊妹道。兩旁是泊車位,失去街道的功能。(2012年4月拍攝)

3 則留言:

  1. 圖文並荗,十分詳盡!

    謝謝

    回覆刪除
  2. Lovebird Jackson5/4/12 00:05

    精彩, 還有其他嗎??
    [版主回覆04/05/2012 15:29:22]長看長有.做我網上fans la!

    回覆刪除
  3. 以前系七姐妹附近返工.系你照片入面見到成日幫襯架M記.
    [版主回覆04/07/2012 08:07:56]以前的大家樂變成美心MX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