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香港島筲箕灣筲箕灣道


筲箕灣道(Shau Kei Wan Road)是香港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西灣河及筲箕灣,西接英皇道及康山道,東接筲箕灣東大街及柴灣道。長約1200。道路沿昔日海岸線而建,連接柴灣與筲箕灣一帶交通。在1980年代東區走廊通車前,是東區往灣仔及中環的必經之路。亦是香港電車路線的一部份。筲箕灣道從前亦被稱為筲箕灣西大街,以對應位於筲箕灣東面的東大街。

 

(註:筲箕灣的英文最初是 Shaukiwan,轉變成分開成三個文字的 Shau Ki Wan, 最後定為今天的Shau Kei Wan)

 

筲箕灣一直是香港島一個有不少居民聚居的地方。1871年的政府人口調查顯示,筲箕灣這漁村落有2360(男性1666人,女性694),佔全香港(當時英國已取得九龍半島)人口2%英國佔領香港,184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已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及筲箕灣的道路。到了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把該道路擴闊,並命名為「筲箕灣道」。由於香港人口增加,對魚類的需求亦日漸增加,所以筲箕灣逐漸由小漁村發展成大漁村,亦有不少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在此居住及進行商業賣買。自此,帶動筲箕灣人口的增加,由1881年的3274人增加至1891年的6669人。1911年筲箕灣人口更增至17717人(其中6440人為水上漁民)。當時的筲箕灣道包括現時的銅鑼灣道、電氣道、英皇道東段及筲箕灣道。當時的筲箕灣道為當時港島東的主要通道。

直到
1935年,英皇道通車之後,筲箕灣道才縮短至西灣河及筲箕灣一帶。



從筲箕灣愛秩序街行人天橋上向西望向筲箕灣道(2011年拍攝)

從柴灣道望向前方的筲箕灣道

從筲箕灣道與柴灣道交界望向明華大廈及聖馬可中學學校已經遷往筲箕灣愛秩序灣愛賢街18號。

從愛秩序灣道交界望向筲箕灣道東行(1990年代)

從海寧街外的筲箕灣道向西北方望(2011年拍攝)
從海寧街外的筲箕灣道向西北方望(1950年代拍攝)


從西灣河街市及西灣河文娛中心外的筲箕灣道向西望(2011年拍攝)
從舊西灣河街市(左)外的筲箕灣道向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