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跑馬地藍塘道

藍塘道 (Blue Pool Road) 跑馬地區內的一條上山道路。北面連接黃泥涌道,南面連接大坑道及鄰近的黃泥涌峽道。藍塘道位於日本人學校及法國國際學校中學部有一段藍塘道被大坑道所阻隔,猶如另一條道路。它位於跑馬地成和道以東,樂活道及大坑道以西,全長1500。政府在1932107刊憲命名。從政府193362的擴闊藍塘道招標文件得知,較低部份的2000呎的藍塘道又稱為舊黃泥涌道 (Wong Nei Cheong Old Road)

上跑馬地就是依藍塘道、成和道和山光道向山上發展建屋及修建道路

 

藍塘道頭段以單幢式豪宅主導,個別更可享有駿馬奔馳的馬場景,至於地勢較高的尾段,則以中低密度豪宅為主,居住環境不但清幽,更具高私隱度,因而獲名人及低調富豪追捧。

跑馬地藍塘道與雲地利道交界。(2011年拍攝)

跑馬地藍塘道與載德道交界向東南上山方向望。(2011年拍攝)


跑馬地藍塘道118-126號對出。(2011年拍攝)


跑馬地藍塘道與箕比雅道交界望向瑪利曼中學。(2011年拍攝)


從大坑道望向藍塘道。(2011年拍攝)

藍塘道的北帝譚公廟建於1901年,譚公原名譚峭,是元朝時的惠東歸善人,十二歲就得道,据傳譚公有呼風喚雨及手到病除的特殊功能,故被人奉為神,由於他煉成了長生不老之術,是以雖七老八十,但仍然像個孩子一般,因此人們設廟供奉他時,仍將他的樣貌雕塑成小孩子一樣,除本港有譚公廟外,澳門的路環,也有譚公廟,澳門路環的譚公廟,歷史較香港的譚公廟更為古,而每年 農曆四月初八 為譚公誕。



跑馬地譚公廟。(2011年拍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