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元朗潘屋及向城規會申請改變用途

在香港,要使用土地進行活動及興建建築物,土地規劃用途是不能忽視的重要部份。不合乎土地指定用途,縱使自己擁有相關土地,也不能發展。要改變土地或建築物原有用途,業主便要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


 


城市規劃委員會(簡稱:城規會,Town Planning Board)是香港法定組織之一,根據香港《城市規劃條例》第2條於1991年成立,負責香港地區的布局設計及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按照城市規劃規例的規定,城規會可規定規劃署署長擬備圖則或簡圖,以便執行條例所訂明的職能。香港規劃署是城規會的執行機構。


 

城規會委員會由行政長官委任,並可以委任任何委員為主席或副主席及任何公職人員為委員會秘書


 


近期最受市民關注是非法私營骨灰龕。即使從正當程序向城規會申請,亦因其厭惡性而受居民/地區人士反對。最近便有一宗自20111月初申請,便多次受地區人士反對而延期兩次的例子,位置在元朗博愛醫院旁的潘屋(Pun Uk)


 





1932 年,原籍廣東梅縣的客家潘君勉興建潘屋以紀念父親潘蔭華。這棟傳統客家住宅屋前有一個半圓形的風水池塘,又稱蔭華廬及獅子屋,其中“獅子”是指前門頂的兩對金獅子像。潘君勉是著名商人,曾捐款支持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孫中山亦親筆題贈「博愛」。他亦是旅港嘉應商會的始創辦人及香港南洋輸出入商會首名主席,曾捐款資助興建博愛醫院。中共領導人葉劍英乃潘君勉好友,他與周恩來於1938年在港時便曾入住潘屋。此外,作家郭沫若也於1939年入住潘屋。日佔時期,潘屋曾被日軍徵用作元朗軍事總部。1985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24獲確認評級。1983年,港督尤德夫人曾進入潘屋參觀。


潘屋以傳統客家設計興建,潘君勉從家鄉梅州禮聘4名工匠來香港,模仿祖居「蔭華廬」的佈局,屬「兩堂兩橫」典型設計,在孫天朗師傅任指導,由潘君勉的二子潘懋賢全權監督,施工材料自廣州、佛山、汕頭等地採購運港,歷時兩年方才興建完工。


 


潘屋大宅前方有一個曬場,之前挖有半圓形的風水池。潘屋正門上方「蔭華廬」三字匾額,所以又稱「蔭華公祠」,而正門兩側樑架上分別雕有一對貼金木獅子,而牆上又有兩對著色陶獅子,上下左右共有8隻之多,故又名為「獅子屋」。屋內正廳正樑書有「百子千孫」、「如意吉祥」字樣,前堂有「富貴壽考」四字匾,其下有桃花貼金屏風,全屋共有16間房、6個廳堂和兩個內院。


 


1990年代,已故中共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家族購入潘屋及相連土地,曾於1996年計劃發展私人住宅,但最後擱置。目前屬「未決定用途」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到了2010年,徐展堂家族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建潘屋成五層高的私人骨灰龕場,引起附近居民反對。2011年元朗區議會亦有議員提出議程反對在潘屋興建骨灰龕場。現再再重新申請興建骨灰龕場。


政府應正視已經評級但荒廢的私人歷史建築物如何活化,讓公眾能夠參觀,認識本地歷史。


 

 

4 則留言:

  1. soldier:大家都唔想見骨灰龕喺自己屋企附近,但香港咁細,點搞!要得到各方同意先可以行事,咁就乜都唔使做!!Diy

    回覆刪除
  2. 我經常坐車都見到到呢間屋。從外看此屋保存很好好。有幾棟屋,其中一棟屋前好似有條小河,很雅誌。我成日想,何時有機會到此一遊,又怕無路可行,又怕滋擾別人。這裡接近西鐵,若可例為古跡便好了。
    [Tere回覆10/18/2011 19:42:31]一家民居可以被評為一級已經很利害了
    [Sasa 滾回覆10/18/2011 19:14:23]我的意思係,若可以成為好似三棟屋咁。可以做博物舘便好了。
    [版主回覆10/18/2011 14:42:09]已經是一級歷史建築

    回覆刪除
  3. 我以前經常到藩屋,也寫了一篇 blog 介紹這楝蔭華廬。很喜歡看你的香港史故,訂閱了你的 RSS 來看。

    回覆刪除
  4. 我經Tere 的 Blog 介紹,也去看了, 前後一個月去了兩次,但一個月內,已有明顯的人為破壞.
    [版主回覆10/19/2011 16:57:36]可惜.

    回覆刪除